您现在的位置:电商卖家网 >> 文章中心 >> 饮食文化 >> 饮食故事>> 内容正文

寒食之清明 食俗趣多多图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7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食之清明 食俗趣多多

    明天是清明节,公元前200年的秦汉时代,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其中便有了清明节。

    清明前一天为古代的寒食节。古人为纪念春秋时被晋文公烧死的介之推,实行禁火冷食,要到清明日的中午才能重新举炊。我国很多地方把清明节也称为“寒食节”或“祭祀节”。

    ■一段故事后便有了清明节

    寒食节的由来取意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悼念功臣介之推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皇位,设计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迫害逃离了晋国。介之推与狐偃、赵衰等一批老臣,与重耳患难与共,在外颠沛流离了19年。在最艰难的时候,介之推曾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用火烤熟后捧给重耳吃。

    后来,重耳当了君王,成为著名的五霸之一晋文公。他重赏了有功之臣,却独独忘了介之推。而介之推却不争功,背着老娘隐居绵山,过起清贫的生活。这之后,愧悔的晋文公派人去寻找介之推母子。介之推避而不见,晋文公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法逼介之推出来。面对大火,介之推仍不下山,最后与母亲紧抱一棵大树被活活烧死。

    后来晋文公又十分懊悔,他下令厚葬介之推,把母子二人葬在那颗烧焦的柳树下,改绵山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告知全国百姓,每年的这一天都要禁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和大臣们来到介山祭奠介之推,发现那颗被烧焦的老柳树竟然复活了。晋文公感慨万千,便为复活的老柳树赐名“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从此,清明节就成为我国人民追念故人、寄托哀思的风俗节日。

  ■众多美食成为扫墓供物

    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创造了一些独特的节令食品。如蜀人用麦草捣汁做青粉团,用乌桕汁染乌饭做糕;北京人用香椿芽拌面筋、用嫩柳叶拌豆腐;江南人家要用荠菜做馄饨过节;绍兴人要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黄花青果糕在扫墓时作供物。

    在我国陕北榆林和延安等地至今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节前家家要蒸“子推馍”(“介之推”亦作“介子推”)。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至500克,用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蒸出来栩栩如生,犹如艺术珍品。这种“子推馍”是专给男人吃的,大概是因为人们希望男人们都要有介之推那样的英雄气概吧。晋南地区蒸的大馍中多夹有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子孙多福”之意。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吴门竹枝词》所云“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中的“青团”就是著名的寒食食品。它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然后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成团子,以糖豆沙为馅心。团坯制好后,入笼蒸熟,出笼时在团子表面刷一层菜油。这样做成的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不仅是时令食品,更是祭祀祖先时的必备食品。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也是一种著名的寒食食品。今天,馓子仍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但已不再是单纯的节令食品了,而且流行于各地的馓子也有许多差异。比如,北方的馓子以麦面为主,形状大方洒脱;南方的馓子以米面为主料,精巧细致;少数民族地区的馓子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

    纳西族和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纳西族和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本站声明:
第一、文章作者或来源显示“广州饮食网”的为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需与本站联系,得到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文章作者、来源非“广州饮食网”的为网友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保证其信息完全准确和正确,不承当信息的责任。
第三、若有版权问题或你认为本站信息若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本站第一时间作更改或删除。
上一篇:大巢菜宜与猪肉或猪蹄等搭配食用[217][2008年07月26日] 下一篇:素腰花[172][2008年07月25日]
热门信息